咨询热线:182-6008-3328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天水路与灵石路交口向东100米
联系邮箱:493892016@qq.com
2020年12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碳达峰具体目标:203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25%左右,2030年光伏风电总装机1200GW以上。实现碳中和、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1、我国光伏行业实现国际领先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连续5年位居全球首位。我国光伏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产业链国产化,供应链基本自主可控。其中,多晶硅产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首位,此外,逆变器、玻璃、胶膜、支架基本实现国产化,并已实现出口。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则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一般预计是7000万千瓦,乐观预计是9000万千瓦。
2、储能迎来爆发期
可再生能源发电先天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能源结构转型势必会导致电力系统面临安全问题。如光伏受太阳光的影响,在不同时段会出现光照和发电的随机性,这些都给电网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光伏+储能系统,可以快速精准地储存电量,平缓短期的波动,消除最大负荷电量,使太阳能随时可用,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光储发展趋势与光伏发展趋势息息相关,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需要储能等灵活性资源作为支撑。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针对全球储能市场的预测显示,在基准场景下,到2030年全球固定式储能电站容量将达到100-167GW/h,在理想场景下,这一数字将达到181-421GW/h。
中国新增投运项目中,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中的装机规模最大,超过580MW,同比增长438%,地方相继出台的鼓励配置储能的政策推动了该领域储能规模的快速增长。同时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确立,为“光伏+储能”模式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