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2-6008-3328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天水路与灵石路交口向东100米
联系邮箱:493892016@qq.com
数据显示,自2005年京都协议实施以来,全球碳金融市场规模每年保持20%至30%的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960亿欧元。前亚洲发展中国家占世界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总量的35%,为1990年的17%。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必须改变以往的资源密集型增长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新能源产业、节能设备制造、低碳技术研发等相关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所谓碳金融,就是通过金融活动促进经济活动从高碳转向低碳。在中国,碳金融正从概念转向行动。除了信贷支持对象转向低碳活动外,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不仅直接参与碳排放交易,还推出了各种低碳金融产品,有的还直接以股权形式投资碳交易所。
近年来,中国银行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帮助环保产业发展,保持绿色低碳领域信贷业务稳步增长。近年来,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浙江企业对绿色信贷、能源效率贷款等低碳金融服务的需求强劲,也地商业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的新机遇。除了绿色信贷需求的企业转型升级外,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也催生了碳金融需求。
未来,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了解,亚洲开发银行正在增加对成员国的支持,这是全球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根据亚洲银行的数据,自2008年以来,亚洲银行已投资约70亿美元清洁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仅2011年就高达21亿美元。
目前,亚洲银行通过技术援助和信贷增加,与中国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和杭州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中国绿色金融创新。此外,亚洲银行还参与了北京碳交易市场等国内主要碳交易市场的早期建设,并致力于促进对中国中小银行的绿色信贷支持。